第(1/3)页 “百官也好,朝廷也罢,都不能直接制造经济,而养活朝廷这么多人,钱粮从哪里来?” “还不是老百姓?从老百姓劳动创造的价值中,收取财税来养活整个官僚体系,供养皇家宗亲。” “说白了,是老百姓创造了经济价值。” “虽然老百姓是经济的创造者,却不是管理者。” “管理者是朝廷的那些官员们,老百姓作为生产者,需要缴纳赋税,自古以来都是天经地义的事。” 朱樉听着这些带有新鲜名词的经济术语,完全云里雾里。 林澈喝了口酒,继续说道: “然而,随着国家步入正轨,官僚体系随着王朝的发展,职权越来越大,机构越来越繁杂,官员人数相应的也变得越来越多。” “在田地没有增加,经济产出没有变多的情况下,老百姓越来越供养不起,朝廷的开销和官员的俸禄。” “咱就以当前大明举例,大明建立时间不久,百废待兴,朝廷现有官员足够。” “老百姓缴纳的赋税,供养目前这些官员,生活尚能有所保证。” “可一旦朝廷开始扩招官员,百姓从供养一万人,变成供养十万人,负担一下增加十倍。” “你觉得百姓还能负担的起吗?大明的经济收入,还能支撑的住吗?” “归根结底,朝廷只有老百姓种地征收赋税这一条生财途径,经济来源过于单一,实在支撑不起开销巨大的大明帝国。” “可是越往后,朝廷机构越臃肿,拿朝廷俸禄的官员会越来越多,朝廷开销越来越大。” “朝廷迫不得已只能增加赋税。” “如此必然造成恶性循环,朝廷开销越大,赋税必然越多,老百姓将变得越来越穷。” “最终,大明必将走上前元亡国的老路…” 话音落下,全场骇然。 密室内。 朱元璋父子面面相觑,两人都被林澈的这番分析震撼住了。 朝廷开销越大,赋税越多,老百姓越穷。 最终大明必将走前元亡国的老路。 林澈这一番话,让朱元璋震撼之余,又有些无奈。 朝廷要开销,百官要俸禄,军队要粮饷,这些都是省不了的,必须要解决。 而这些负担都压在老百姓的身上。 朱元璋不是不知道,但是有什么办法呢。 正如林澈所言,朝廷征收的赋税太单一,就只有农民种地的赋税。 这些负担不可避免都落在老百姓的身上。 朱元璋也想减轻老百姓的负担,可是朝廷上的开支又避免不了。 只能在赋税上做文章,增加赋税。 唉,一切都是没钱闹的! 朱元璋深深叹了口气: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