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沪海市街头茶馆,人声喧闹。 即便如今大家的识字率普遍不高,大多都是文盲,可好听热闹和喜欢各种八卦新闻的热情却不减。 各处茶馆内都有专门的读书人帮忙读一些报纸新闻,有的茶馆还有说书人时不时的说些话本。 大家也爱听这些。 别说家中小康的了,就是普通的工人车夫,那也乐意闲暇时刻过来喝杯劣质茶水,听些热闹消息。 若是有说书的。 那就更喜欢了。 那一众人等在听完别人读的报纸新闻之后,但凡不忙的,都会留下来与周围熟悉的人讨论讨论,男人不就这回事,甭管事情能不能插手过问,都能一起聊聊国家大事。 吹嘘吹嘘自己的见解。 那高谈阔论的,不知情的,说不得还以为是什么国家领导人呢。 最近,茶馆里茶客们讨论的比较多的不是新出的政府政策,而是宋家那个唯一未婚小女儿的婚事。 小半个月前,宋家小女儿和青年诗人徐辉州定亲的消息刚传出来的时候,不知有多少人懊恼不已。 那些懊恼的人,大多觉连徐家那样的家世都能攀上宋家,他们要是胆子大点,说不定也能够攀上。 可如今事已成定局。 他们只能勉强酸上两句罢了。 之后那徐辉州发表的一篇告别过去的文章,也引起了不少热议。 因为他已经跟宋家定亲了。 所以很多人都要卖个面子,即使看得出他写这篇文章的深意,也不会特意挑拨开来,反倒还得适当吹捧两句,顺带着同样谴责一下。 反正只是谴责个无知弃妇。 识不识字都是个问题。 因此,自然无所谓。 这些个文人,虽然明面上说什么爱情自由,婚嫁自由,男女平等什么的,可多数骨子里依旧还是男尊女卑那套,所谓的男女平等之类的言论,大多只是表面功夫罢了。 他们知道这么做能有名望,知道只有这么做,才能够得到一些贵女的好感,才能够打破原有的阶级约束,从而娶到身份更高的妻子。 说是自由。 实际多是利益驱使。 这时候,他们都还不知道徐辉州前妻的身份,更不知道如今豪门当中如日中天的刘家,就是徐辉州文章当中写的那个刻薄前妻娘家。 乔木等他这篇文章都已经等了好几个年头了,如今看他的文章总算刊发出来,自然也耐不住性子。 正式开始操刀起舆论。 当然,乔木并没有自己亲自下场跟他吵什么的,因为这么做实在是太丢份了,乔木只是以旁观者的语气描述了一下事情的真实情况。 然后让人在一些报刊中发行。 其实,最开始乔木还打算把他跟他先前接触过的那些女子的风流韵事也写出来,可是最终考虑到要是真这么做,那些女子以后恐怕都不好做人,甚至说不得还会自杀。 所以只能按下不提。 之后,乔木出于考虑到仅仅只是描绘真实情况可能会有人不信。 证据也不是很全面。 所以特地又收集了很多其他证据,比如说账本之类的东西,然后还顺带着示意了些报刊记者去相府街采访徐家当年周围的邻居,着重采访一下与徐家关系不好的王家。 如此一番操作后。 舆论很快就有了变化。 一边是当事人用自己的语气和情感书写的回忆,一边是周围邻居和当时亲历者总结出来的信息,那边的可信度更高,完全显而易见。 一时间,各大茶馆简直炸了。 大家几乎都在讨论这件事。 不论什么时代,名人丑闻都是一件让大家想要疯狂吃瓜的事情。 过去如此,现在如此。 未来还必会如此。 …… 向风茶馆,三楼包厢内 七八个小姑娘正围在一起吃着精巧的下午茶,顺带着喝着红茶。 只是有两三个情绪明显低落。 王卉媛放下手里的茶杯笑道: “几位妹妹这是怎么了? 为谁烦心?” “王姐姐这不明知故问吗? 她们几个丫头还能为谁,无非就是那个姓徐的呗,往日她们一个个对那个姓徐的写的几首酸诗,那是夸了又夸,前段时间那个姓徐的写的回忆录,更是让她们感动的不得了,恨不得替他上阵手撕前妻。 甚至还写了文章支援。 如今可不巧了,打脸了吧。 我也是真真没想到,那个姓徐的前妻竟然是刘安平,他可真是有眼不识金镶玉,只顾攀附权贵了。” 米思雨因为李少帅被刘家拒婚之事,对刘安平早有关注,此时不但知道刘安平的成就,对她也很是喜欢和敬佩,敬佩她的能耐之大。 因此,对徐辉州自然没有什么好感,没有大骂便已是脾气好了。 “米姐姐说话好生难听。 那些个新闻采访说不定就是刘家花钱买通了周围邻居,让他们故意贬低徐老师的,这又怎能当真? 有钱能使鬼推磨,那刘家如今有钱的很,各行各业都能插手,甚至还卖了不少东西给洋鬼子,一定是他们家见不得徐老师好,这才特意找人编排了那些鬼话,污蔑徐老师,你不帮忙也就罢了,怎么还……” 说话的那个话还没说完,就被米思雨强行打断:“你可给闭嘴吧! 那个徐辉州当初没有拒绝他母亲给他定亲,甚至还拜堂成亲这件事总不是假的吧,他若是真真不喜欢,那又为何还要拜堂成亲,别拿什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来说话。 他一个崇尚婚姻自由的。 还信这些? 还有,他是不是结婚第二天就出国留学了,连三日后的回门都没参与,可见也是个极不负责任的。 再者,刘家姑娘替他父亲守孝三年这件事是不是真的,他父亲死后四年之内他都没有回家,既没有守孝,也没有哭坟这件事又是不是真的,这些事情根本撒不了谎,随便查查就能查出事情的真伪与否! 之后以无子休妻这件事更是特地登到了他们本地的报刊上,这件事当地人都知道,而且我也已经收到了当年的报刊,可谓精彩的很。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