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五章:民国文豪弃妇的祖母(5)-《快穿之养老攻略》


    第(2/3)页

    歌颂者都是阿谀奉承的小人。

    刚开始,徐辉州对这边的情况并不太了解,同时也觉得这边是大城市,碰到高官的可能性更多,所以写的文章都很委婉,有些甚至明显带有一些拍马屁的意味,这样的文章显然不会被沪海报业所接受。

    因此,最开始两个月他一篇稿子也没过,只能呆在家里吃老本。

    后来,他便发下狠心买来了很多往期的报刊,开始寻找报刊上那些文章的共同点,学习并且模仿。

    直到这时,徐辉州才发现沪海这边骂政府根本不需要隐晦的说。

    而是越直白越好。

    骂的越凶越好。

    骂的越凶,看的人越多。

    整版报纸几乎只有三种内容。

    一是骂政府抨击时政或者文人之间的对骂,总之就是与骂有关。

    二是风韵小事,时政趣事,地方趣事,以及娱乐和广告内容。

    三才是正常新闻。

    当然,对于他们这些文人墨客而言,正常新闻与他们根本无关。

    因为正常新闻都是那些记者写的,他们不负责这块,他们主要是写时政新闻和评论新闻,不过,这时候国内的新闻分类还没有那么详细,新闻与评论的界限其实也相当的模糊,因此,很难去具体分论。

    不过,这些与徐辉洲无关。

    经过一个多月的学习总结,徐辉州总算摸清了这边收稿的规律和要求,开始模仿性的书写一些抨击时政的稿件,这次虽然被录取的概率还是不高,但总算不是零蛋了。

    之后的几年,徐辉州先是不断的模仿学习,在模仿学习的同时还进行了一定的创新,没多久就走出了自己的路子,有了自己的风格。

    这点其实相当重要。

    文人相轻,你没有一点自己的特色和自己的风格,别人根本看不上你,只有有了特色,有了些名声并且有了些读者后,本地文学界人员才会正式的接纳他这个外来者。

    直到民国九年。
    第(2/3)页